【教室公佈欄】
週一下午堆花專修班/ 週四下午班 (地點近中壢區公所),歡迎加入

 

主題:光明瑩澈

花型:寫景心象花

花材:雪柳,白芍藥,山歸來,茶花葉

花器:瓶+破陶瓶

說明

前方的景致由雪柳,山歸來構成一層層的自然美景

眾人歡喜盛開的大芍藥,作者卻獨鍾後方的小芍藥隱約之美

 2011-12-13盛美.JPG  

  

文章標籤

maybal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每個人的起步不同, 以插花而言,要的都不太一樣,

    大部分的人希望家中有一盆美美的花,

    有人希望插一盆莊嚴的花,供養佛菩薩,

    我當成一種藝術的美感學習訓練

 雖然起心動念不同,但是如果能夠堅持一陣子,會發現開了 一扇門

    我有一群建築的師友,多年前開了我看空間,讀建築的感受之門

    當這扇門向你打開的時候,你的眼界已經不一樣了

 眼界打開之後,套句偶像劇的名言[我已經回不去了]

    花友們一起成長,學習,透過手感不斷的進步,

    你眼睛看到的美,越來越細膩,感受也越來越深

 這時候你很確定這扇門是為你自己打開的,一定要走入這個堂奧;

    此時要避免眼界過於孤傲, 或是執著非要得到不可,

    因為這中間的變數太多了

 多年前我所希求的藝術美感的訓練,當然大部分都達到了,但是我卻發現,

    在過程中,其實看似以花作品為主角的學習,只是插花的表象學習而已

    真正影響自己的不只是作品,而是人性之間的試煉和衝撞;

    在教插花之初,我心中暗暗決定,絕對不讓我學生心裡因為插花受傷,

    可是偶難避免,

    不是爬坡期或撞牆期的問題,而是人與人之間,容或總有信任度的差別,造成的摩擦,

 學習了三年之後,應該這扇門已經為你打開了,

    當我打掃好教室孤獨地感受大家學習的狀況時,

    我很確定的知道有緣分跟著我的學生,

   你們依著你們的初心進入,加上我的初心相輔學習;

   可是這堂插花課,都不是我和你想得那麼簡單,

   都參入了我們部份的生命功課呢!

[於諸有情先,如是思自利。夢中尚未夢,何能生利他。](入行論)

   

   

 

   

   

maybal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最近年花班的新手,都是以海棉為主,我的經驗是海綿多是花藝應用,

花型通常壓低一點,

相較於筒花,瓶花而言,也比較簡單;

不過對於新同學而言就不一定了,雖然都是海綿,花材一更動,

      發現難度就增加很多,一般而言,六月雪,高山羊齒,尤加利,金柳等

      算是入門最簡單的葉材!

  上周年花班用了楠柏鋪底,增加了一些難度,發現比自己預期還要高一些,

插花的功力真的不是能夠快速建立的,而且要有能力看得出些微的差異

能夠長期一起陪伴成長的同學,真的要謝謝你們!

 插花的難度要慢慢增加,但是在長時間的學習節奏上,

有時候還是要讓同學放鬆一下,

插造型花就是放鬆的時間,如果插造型,又是用海綿插,就更鬆了.

  一日學姐們很訝異,一樣花材,也用海綿插,為何插了三個小時?

學妹們早就捧著花回家了!

     程度不同,自我要求不同,當然花的時間比較長,應該要高興才是!

PC112718.JPG    

 用海綿插花不難,難的是要插甚麼手法,不能搖擺,

像是千兩(紅果金粟蘭),是聖誕節慶常用的花材,

     本身就已經具備聖誕味道了,但是在插作時的手法,就要堅定,

先得考慮更類花材的特色與分量足不足? 

     一旦插了寫景就要堅定向前,如果搖擺不定,又想改為造型的手法,就容易卡住.

     就像作菜也要先決定燒糖醋或酸辣口味,不能改來改去!

 

  放在部落格的照片,插得好的寫景花相片效果不討好,

因為有景深的景致,無法在相片中表現出細部

照片是平面的表現,就無法呈現後景,而顯得雜亂,

而造型效果經常用色塊集中的手法,反而效果好,

但是現場看花就不一定了!

 

  

 

 

maybal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學插花從每個人在意的地方,可以看出個性;有些同學插完之後,

  會覺得自己的細節處理的不好,一再改動,改來改去其實差不多

 差不多的原因是,在定枝的時候決定了整件作品的結構, 如果結構不好,當然就不好

    如果結構好,可是你看不到結構,

    一直處理小花小草,每朵小花小草安排得很美,

    但是和結構沒有關係或是互動,只是讓外行人看起來這盆花很漂亮,如此而已

 老師在修改時,如果動到結構,有時你會有一點挫折,但是這是重要的學習

    老師改完花,你如果還一直不斷改動,就代表對老師今天的教法不太滿意,也不太尊重

    這時應該用討論的方式問:老師,這邊我覺得還可以這樣處理,會不會更好?

    如果你還是覺得不好,就忍住回家自己改,

    如果你經常忍住,就建議你換個老師或自己當老師算了.

 改花最耗心神,不是靠直覺, 如果老師正在改你的花,你還跑來跑去或是閒聊,老師會認真改嗎?

 有時不是老師不知道這樣可以更好,因為每堂課的時間,要平均分給每位學生

    而不是花很多的時間,重插一盆給學生示範,

    因此除非結構錯誤,多半是順著原先的狀態改動的心態加以調整

    當然,也有一些老師,用全部拔掉重插的方式,讓所有同學一起學習,

    看老師自認100分的花當然好,

    可是每個人的材料,狀況不同,應該還是順著同學的學習進度加分.

 

maybal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花友瑄去年就曾經示範過爆薑油,還記得脆脆的薑,吃起來像零食的口感,

前兩天瑄又給我一塊好薑,像多根拇指一樣,她說很適合拿來爆薑油,

回家就試了一下!

PB162540.JPG  

薑切薄片,越薄越好,放入麻油,小火慢煎

PB162541.JPG  

直到薑慢慢的捲起來,變乾時,倒出油,繼續再煎一下

PB162550.JPG  

完成圖:一盤薑和一罐薑油

重點薑怎麼用呢? 體質比較寒性的人,可以把薑當零食直接吃, 脆脆香香的,也可以拿來炒菜(就少了爆薑的程序了),或是放在鹹稀飯上.

薑油也是ㄧ樣,可以直接拿來炒菜, 或是煮麵線後,直接拌入薑油,加一點好醬油,就是ㄧ碗香噴噴的麻油麵線了!

 

文章標籤

maybal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主題:秋天的收穫

花型:寫景(野趣)

花材:山桐子, 小月桃, 唐棉,麒麟草,

花器:籃

說明:表現秋天的山林野趣, 籃有豐收的感覺,利用唐棉的塊體來增加量感

,山桐子和小月桃都是果實,要將兩者融和而不干擾,形成深度,才是佳作!

111108M.JPG    

maybal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素食拿手菜的開始, 其實都是同學們的拿手菜居多,

有新文章,就代表有實驗精神的同學,又帶來特別的料理或點心了,

本周推出的是又可以插花兼做菜的洛神,據說中壢可以去新民市場找找.

洛神好吃的關鍵是:必須是脆脆的,可惜照片看不出來!

 

PA240722.JPG 

 洛神花蜜餞作法:

 1.市場買新鮮洛神花,先不清洗~

2.用去心器挖去核心和籽~

3.清洗4~5次到無小白虫,沙為止~

4.風乾(用電風扇可),一定要全乾~

5.撒鹽拌勻~

6.用大石頭或重物壓出水份~

7.經過一天後,倒去鹽水,倒乾淨~

8.加冰糖或砂糖~

9.放入冰箱至糖溶解(冰糖約3,4天),有空就用乾湯匙拌它~

 大功告成,未食用的蜜餞記得不能碰到一滴水~

 蜜餞製作:有珠,  攝影&食譜:蓁

DSC01226盛美.jpg  

找到舊作一張,一起分享

文章標籤

maybal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花市中被稱為薏仁或是白子的花材,到底學名是甚麼?

PA172195.JPG  

 

PA192239.JPG 攝於新竹縣美術館花展2011

文章標籤

maybal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IMG_0128.JPG  

基本上,花展和其他的展覽,有一點差異;

看畫展,特別是抽象的畫展,通常要自我鼓勵,要多一點想像力,進入畫家的世界,但是有時候不知道猜得對不對。

看裝置藝術的展覽,像是蔡國強的爆破藝術,會覺得很新奇,但是心中偶爾也會有疑問,這樣展是蠻有創意的,不過那麼多假老虎射入了箭,和武松打虎有什麼關係?

看花展就沒有這種壓力了,絕大多數的人會非常的歡喜,因為看到了花,也聞到了香味,卸下心防,臉上盡是笑意。

最常聽到的就是「這是什麼花,為什麼從來沒看過?」,外行看熱鬧、內行看門道,花展特別是這樣;

 

任何一場展覽,最重要的是觀賞者的感受,感受到花的芬芳、花瓣一層層的質感、作品的靜謐之美,都是觀者與花作品之間最直接也最珍貴的互動,無可取代。

文章標籤

maybal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歡喜自在_供花

主題:歡喜自在

花型:佛教供花

花材:紅薑花、黃太陽、石蓮、松葉文竹、白蠟梅

花器:淺碗(海綿)

說明:此型為月理老師設計,針對彌勒菩薩大慈的願力,並考慮民間習見的胖彌勒造像,以紅黃彩度對比呈現的花型

PA042161.JPG  

摘錄佛教插花(中華花藝基金會出版,民84年)書中的紀錄:

「大肚包容,了卻人間多少事; 滿腔歡喜,笑開天下古今愁」

自古與阿彌陀佛信仰,同為佛教徒所重視,

也就是中國一般寺廟所供奉

笑口常開胖彌勒為五代時之契此和尚

因傳說彌勒化身,故後人皆塑像供奉

彌勒,梵名Maitreya,意譯為「慈氏」

出身於婆羅門家庭,後為佛弟子

先佛入滅,以菩薩身為天人說法,住在兜率天

 

傳說菩薩欲成熟諸終生

於初發心即不食肉,以此因緣而名為「慈氏」

釋尊曾預言授記

當其壽四千歲(約人間五十七億六千萬年)盡時,

將下生此世於籠華樹下成佛

以其代釋家佛說教之意,稱做一生補處菩薩,

至彼時已得佛格,故亦稱彌勒佛。

 

彌勒菩薩之造型,依據敦煌二五七窟西壁北魏的彌勒菩薩像,

是交腳姿態的塑像,但在日本及韓國的彌勒菩薩像,

則多為半跏思維的造像,

由於時代、信仰的不同,而有胖彌勒的造型出現。

文章標籤

maybal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