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什麼是慈善?什麼是布施?給要如何給?方法和步驟每一年有沒有進步?這幾個問題,插年花的這個時候,我都會再想一想。

基本上,我認為幫助人其實是在幫助自己,看到自己面對事情的狀態,包括處事的方法、所做的選擇和有沒有不好的念頭。(一旦心念中開始急躁,總是會發生一些不樂見的點滴,雖然避之唯恐不及,但是還是會出現一些小狀況。)

過程中,我也會很仔細的觀察細節的安排,是否有缺失;像是把花材分好,次序拆解、作品貼上名條,不讓鄰居揀選比較,不讓貪的念頭蓋過善意、、、

曾看過一個故事:

過去,有一個人慳貪的習氣很重,對於任何他喜歡的,總是說「我要!我要!」從來沒有說過:「我不要」。

  一天在佛陀托缽回程中,他遇到了佛陀,向佛陀索求缽中的歡喜丸,佛陀告訴他:「你要歡喜丸可以,但這當中有條件,我可以給你兩顆歡喜丸,然後你必須把當中的一顆再還給我,並且說道,我不需要這顆歡喜丸。」

  為了得到歡喜丸那人欣然答應了,但是當他要把手中已拿到的歡喜丸再拿出來時,顯然相當的困難。因為他這一生,不,事實上應該說好幾世以來,從來沒有把已拿到的東西再拿出去的舉動,但是為了得到歡喜丸,他用顫抖的手,掙扎的交出一顆歡喜丸,結結巴巴的說道:「我……我不……不需要……不需要這顆歡喜丸。」
旁邊的弟子看了好笑,好奇的問佛陀,為什麼要這樣大費周章的給一顆歡喜丸。

  佛陀慈悲的說道:「這個人慳貪的習氣已經許久,從來未曾有過一絲想要布施的心念,如果再這樣下去,未來必定是惡道中輪迴的命運,所以我要在他的心念中種下一個布施的因緣,不要小看今天這樣小小的一個善念,將來這個善念的因緣成熟了,憑這這個善念他將脫離惡道,開始修行,未來將會解脫諸苦,永斷煩惱。」

身邊的朋友們,都少有慳貪之心,也非常願意分享,只要有需求,登高一呼,大家就慷慨解囊、有力出力了。

當然,就像是愛有等差,分享也有層次,我們疼愛自己的孩子、敬愛自己的父母,對大多數人,並沒有太多的困難,但是,佛陀所謂的「慈」,是指心對一切眾生無有分別的特質,如果付出是一種布施,那我們布施的層次,其實還是存有一絲分別心的,這或許就是我們要不斷的練習布施,才能找到自己心中慈善的定義吧!

我期待自己和所有參與年花的好朋友們,藉著每年一度的活動,串連一個個小的善念,也回頭關照自己的心,更加乾淨與清澈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ybalage 的頭像
    maybalage

    插花結好緣_教學相長在中壢

    maybal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