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落格開放之後,接到了一些想學插花的朋友詢問關於上課的細節;
每次我接到各式各樣的問題,我總是提醒自己,不要太主觀壞了詢問朋友的興致,想學插花,基本上一定感受過大自然美的經驗,進而想試試某門花藝創作的領域。
我個人觀察,雖然藝術的領域各有不同,坊間開設的各類課程,最可惜的都是休閒、打發時間的心態,學了一種又換另一種;
學習花藝為什麼能夠持續比較長的一段時間?除了和老師契合,能夠感受到自己和植物相應之外,其實初期都有一個重要的原因,就是「家裡有一盆花,而且這盆花會謝」。
的確,家裡放了一盆花,家人隨著一年四季觀察花草的變化,有不同的感動,會有所稱讚、鼓勵;而花謝了,就換掉,不會像學畫畫、紙黏土等才藝作品太多不知如何是好的困擾。
花藝的學習,其實和任何一種藝術的學習,能否深入,都需要一段蹲馬步的功夫;耐得住這段時間,彼此累積了互信,這項學習,就成為正面、不斷呈現生命進展的過程,這樣的說法雖然有點抽象,但是從每堂課的花型中,除了主架構,大家插作的成果,會有個人的習慣和特色,也會從同學的作品,學習其中的差異,教學相長,看得出進步與創作中的「我」。
Q:我從來沒有學過插花,會不會很難?
A:說真的,沒有基礎反而比較好教,因為杯子裡的水是空的,我可以慢慢倒進去。
Q:我曾經學過池坊一陣子,適合來學中華花藝嗎?
A:學過插花的朋友,在初期比較難丟掉自己原有的東西;我都會先詢問原先不學的原因是什麼?建議先到教室重新插一盆試試看,我會感受到你的固執,或是有機會建立新的信任關係。
Q:你這門插花和日本池坊、小原流有什麼不一樣?
A:我不想正面回答這個問題,很幸運地,20幾歲開始,我就進入了中國花的領域,也是中文系背景的關係,在中國書畫歷史資料中,所有和書法、繪畫、花鳥、節令、園林甚至詩詞的文字中,都可以找到中國花的養分,20多年來,前歷史博物館黃永川教授帶領一群大老師們所努力的教案,也是豐富的資糧;我相信在這個時代學習中華花藝,其實是非常珍貴而有福報的,因為不僅在文化上符合了我們的美學修養,也呼應了我們內在的生命情調。
另外,以花器的種類來分,瓶花和籃花的插作,印證到宋、明代的書畫典籍中,具有獨特的美感,也是中華花藝很精要的課程之一。
Q:學插花是不是要買很多花器?
A:主要是六大花器:盤、碗、籃、瓶、筒、缸,我們比較獨特的花器是瓶與籃。初期一年半的課程只需要「陶盤」和「碗」兩種即可。
Q:還需要其他的工具嗎?
A:花剪一支、劍山數個、圍裙和課本
Q:我從來沒有學過插花,但是我很喜歡簡單的線條造型、最好不要超過三種花材,你可以這樣教學嗎?
A:抱歉,插花和任何藝術一樣,都要練習基本功,如果你沒有學過,我建議還是從頭開始,從直立、傾斜、平出等基本花型學起(盤花),感受一下四季花材的變化。
Q:我想學供佛的花,你可以教學嗎?
A:中國插花源自佛教插花 。佛教徒以鮮花供奉於佛前 ,謂之供花, 為 「 四供養」 之 一 。
原始供花有三種形式:一是在法會時將蓮花辦或花形紙片置於「花 筥」灑散謂 之「 散 花 」 、二是花皿盛置鮮花或花瓣以供之佛前 , 稱 為「 皿花」 或 「堆花」、三 則 於瓶中盛水插貯鮮花供奉即為「瓶供 」 。
供佛插花,因緣殊勝,特別是理念花中的瓶花和碗花,在大殿中非常的莊嚴,但是要插得好,還是需要基本功。
一位同學說得很好:「你還沒學插花的時候,你可能花五分鐘放一些花供佛,會插花之後,你可能用了30分鐘,仔細把花插好,差別不是在後者花有多美,花都是一樣的,但是心意卻不一樣了。」
Q:我想學插花,以後孩子大了開間花店,你可以教學嗎?
A:抱歉,開花店是非常辛苦的行業,開花店只需要較短的時間去學習「插應用花的技術」,如花束、花籃、桌花等,就可以自行變化了,不需要來和我學。
很多標榜花藝設計的花店,設計師各有巧思,坊間也有一些課程與認證,但是還是偏重在技術和視覺表現上,並不是我開課的目的。
Q: 我想當插花老師,學了幾年後可以開始教學?
A:抱歉,我當老師是無心插柳,而且並不輕鬆,要不是強烈的興趣支撐和花友提攜,恐怕也不敢動念教學。
雖然中華花藝基金會有逐年考試並認證的過程,我多半鼓勵較年輕的學員,學了3年仍有興趣,可以試試看,太有目的的學習,往往無法結這份好緣。
Q:你建議想學中華花藝的朋友要學多久?
A:至少三年。大部分人,剛開始只是想要家裡放一盆花,可以欣賞。後來發現四季的花材:春花;夏葉、秋實、冬枝的變化很多,每次拿到花材,可以學到不同的美感和技巧。
2、3年後發現並不想深入這門花藝領域,只是想跟著一年四季的花材,有能力與技巧,插一盆寫景花,三年應該可以有這樣的功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