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瓶花譜解析
原著 張謙德
譯述 黃永川
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出版,1991
花藝的研究者,有兩本書必讀不可,一本是袁宏道的瓶史,另一本是張謙德的瓶花譜;不過這兩本書,讀起來的趣味,反而是在插花後多年,才慢慢體會到箇中滋味。
原著 張謙德
譯述 黃永川
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出版,1991
花藝的研究者,有兩本書必讀不可,一本是袁宏道的瓶史,另一本是張謙德的瓶花譜;不過這兩本書,讀起來的趣味,反而是在插花後多年,才慢慢體會到箇中滋味。
張謙德享年67歲,目前所知的幾本重要著作,像是瓶花譜、茶經、硃砂魚譜、野服考,都是在他二十幾歲時就完成了,特別是他寫瓶花譜的年紀才十八歲。 或許是家學淵源,他的父親就博
綜古今,但是一位十八歲的少年,要對品花、瓶花這件事有莫大興趣,而且為之撰文,的確是很奇特的。雖然他參考了另外一本金潤所著的瓶花譜的體例,但是他還是有自己的立論。 這本小書,黃永川教授做了詳細的全文譯註,不再多說。
我覺得這本書和現代人對於花、插花的觀點相關的地方有兩處:
1將花擬人化,分品格高下。
古人以品命來區分,是單一的看某種花,是將花的美、惡象徵著品格的美好。另如蘭花、牡丹總是很高階的一品花,而雞冠、牽牛花就不可能排名在前了。
我的看法:這樣的排名,有其背景原因,因為在明代文人,插花多選擇一種、兩種花材,所以張謙德在文中說:「瓶
在書中有一段很重要關於理枝的文字:「凡折花須擇枝,或上茸下瘦或左高右低,右高左低。或兩蟠臺接,揠亞偏曲,或挺露一幹中出。上簇下蕃,鋪蓋瓶口;取俯仰高下、疏密斜正,各具意態,全得畫家折枝意象,方有天趣、、、」
我的看法:西方往往取數大為美,形成一個量體,而我們文化上的美感,少走平均、對稱的,而希望不均等的、有變化的、有奇趣意態的。因此,這兩者的在美感上有很大的差異,當然也影響到插花作品的結構安排。
相較於中國的書法、繪畫,就比較容易瞭解中華花藝中的結構,繪畫中可以呈現出清淡悠遠的意趣,書法中的行書、草書,也藉由線條形成獨特的美感。「理枝」這個動作,成為插花基本結構美的一個重要條件,特別是木本的杜鵑、黃楊、紫檀等,要修出輕重有序的姿態,成為一盆花的重要骨架,就相對非常的重要;中華花藝的基本訓練將使枝分為直立、傾斜、平出、倒掛等自然姿態的學習,看似簡單,但是關鍵在於決定了使枝的走向,並且運用理枝將蓬鬆散漫花枝理出適合的花型姿態,張謙德在那麼年輕時就企圖歸類、用文字表達,是很不容易的。理枝不是對錯或好壞,重點在於理出枝葉的「神韻」。欣賞畫家花鳥水墨的花枝和書法變化的線條,甚至太極運氣的節奏,都會成為理枝美感上的助力!
我覺得這本書和現代人對於花、插花的觀點相關的地方有兩處:
1將花擬人化,分品格高下。
古人以品命來區分,是單一的看某種花,是將花的美、惡象徵著品格的美好。另如蘭花、牡丹總是很高階的一品花,而雞冠、牽牛花就不可能排名在前了。
我的看法:這樣的排名,有其背景原因,因為在明代文人,插花多選擇一種、兩種花材,所以張謙德在文中說:「瓶
中插花,止可一種、二種,稍過多,便冗雜可厭,獨秋花不論也」,如果只有一兩種花材,花材當然會選個性鮮明、有特殊涵意的花。而在現代,花藝有很大的變化了,一盆花插得好不好,其實大部分的狀況,配花之初已經決定一半了,花材種類實在太多,這之間的組合關係關係非常的微妙,模仿古代的梅蘭竹菊,作品多半呈現古典的感受,而缺少了作品創意的挑戰呢! 現代最常用的花,應當是百合吧!而幽雅的菊花在古代是很高的等級,現在則沒有人喜歡白菊;而白色的花,卻在明代特別受到重視,覺得高雅宜人。
有一位好友很不喜歡香水百合,她每次聞到香水百合的味道,總是想起了親人喪禮現場的情境,所以,花和人之間的關係,其實也是因人的經驗記憶,而有變動的。我很喜歡白菊和火龍果的組合,花的排名
在現代不是重點,對我而言,反而是花木的組合,是否能有新意,能否創新出更多的細部風格,例如具有寫景風格的理念花,中間
就會加上小月桃等寫景常用的花材,形成另一種創作的新意。
2 理枝的方法有一位好友很不喜歡香水百合,她每次聞到香水百合的味道,總是想起了親人喪禮現場的情境,所以,花和人之間的關係,其實也是因人的經驗記憶,而有變動的。我很喜歡白菊和火龍果的組合,花的排名
在書中有一段很重要關於理枝的文字:「凡折花須擇枝,或上茸下瘦或左高右低,右高左低。或兩蟠臺接,揠亞偏曲,或挺露一幹中出。上簇下蕃,鋪蓋瓶口;取俯仰高下、疏密斜正,各具意態,全得畫家折枝意象,方有天趣、、、」
我的看法:西方往往取數大為美,形成一個量體,而我們文化上的美感,少走平均、對稱的,而希望不均等的、有變化的、有奇趣意態的。因此,這兩者的在美感上有很大的差異,當然也影響到插花作品的結構安排。
相較於中國的書法、繪畫,就比較容易瞭解中華花藝中的結構,繪畫中可以呈現出清淡悠遠的意趣,書法中的行書、草書,也藉由線條形成獨特的美感。「理枝」這個動作,成為插花基本結構美的一個重要條件,特別是木本的杜鵑、黃楊、紫檀等,要修出輕重有序的姿態,成為一盆花的重要骨架,就相對非常的重要;中華花藝的基本訓練將使枝分為直立、傾斜、平出、倒掛等自然姿態的學習,看似簡單,但是關鍵在於決定了使枝的走向,並且運用理枝將蓬鬆散漫花枝理出適合的花型姿態,張謙德在那麼年輕時就企圖歸類、用文字表達,是很不容易的。理枝不是對錯或好壞,重點在於理出枝葉的「神韻」。欣賞畫家花鳥水墨的花枝和書法變化的線條,甚至太極運氣的節奏,都會成為理枝美感上的助力!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