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每到一處重要的大城市,美術館當然是必訪行程;

無論城市的變化多大,美術館永遠保留著城市的重要文化記憶。

城市的街道蛛網密佈,很容易看到表象,觀光客與城市的關係,經常也存在表象的關係,例如購物和飲食;一般很難進入當地的家庭、體會這裡的特色,充其量去逛逛傳統市場,看看一般人如何生活和採買。

但是,博物館則不同,博物館就像是敞開的城市客廳,你可以看到很多某類蛛絲馬跡,像在梵谷美術館中,從這位設計美術館的建築師,看出荷蘭設計史的發展,從增建的日本建築師,看處荷蘭和日本之間的友好關係,和建築師的國際化的交錯狀態。

tekening museumplein.jpg 

這次荷蘭行的重點就是梵谷美術館,我心儀已久的美術館。

這座美術館的建築師,是赫赫有名Gerrit Rietveld,設計於1963-64年之間,這位設計師是荷蘭風格派(De Stijl)的領導成員之一,設計著名的家具紅藍椅,就如梵谷並未正式受到學院的訓練,這位建築師也並未經歷正統的設計、建築教育,他11歲之後就沒有在上學,家具學徒出身。

不過博物館完成於1973年,當時Rietveld建築師已經過世,是由他的設計夥伴完成。

De Stijl 就是Style的意思,一般翻譯為風格派,網站上的介紹資料很多,這些新的造型的出現,當然顯示出一種新的時代意義,這群成員尋求表達新的和諧秩序,主張純淨、簡化,例如視覺構成垂直和水平的方向,並且使用黑、白、灰和原色。在1920年倡導者還有蒙得里安等,他們並出版了自己的雜誌,Rietveld 喜愛使用垂直水平的型式、重視光線和空間安排,令人驚訝的是當時他將樓梯放在大廳的中央位置,也讓自然光很容易進入整棟建築之中,希望我在荷蘭期間還有機會再拍一些中庭的照片。

PC222385.JPG

 在我過往建築夥伴的訓練之下,到了這類的空間,就很想拿起相機狂拍;這個美術館,相較於古根漢美術館的人氣,這棟現代主義的建築,完全仰賴著梵谷的名氣,而非建築本身。

相較於梵谷過世(1890)後揚名,成為荷蘭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,美術館在梵谷辭世後約80年完成(1973),也代表了建築師引領了新的現代主義時代,兩者其實都反映了歐洲邊唾的荷蘭,在強鄰環伺下,仍發展出重要的文化位置。

實際進入博物館中,引入了自然光,隨著梵谷畫作的不同時期,參觀著各個常設展,大家爬著樓梯,進入了一層層的展區。整體來說,這個博物館並不大,但是配合著梵谷的重要作品,半日就可以將重要展品仔細地看完。

博物館的主角,到底是展品,還是空間?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,大概認為只要能夠吸引更多人進入博物館,無論主角是誰都好。進入梵谷美術館,就是梵谷帶給我們直接的感動,有一種給的剛剛好的感覺!!

副翼的部分在1999年由日本某公司捐助、日本建築師黑川記章設計,環形的設計,基本上和主建築物是相容的,但是,由於絕大部分的梵谷作品都放在主館,副翼的展出就顯得輕薄不堪,而動線上雖然可以由主建物搭手扶梯往下,但展覽的動線結束之後,反而回到主建物的路線必須繞回原路,不甚方便。

美術館的官方網站無懈可擊,值得一看!!

PC222369.JPG 

副翼的部分由日本建築師黑川記章所設計。

PC222368.JPG 

立面的海報

PC222373.JPG 

向外遠眺的景致,緊鄰國家博物館的廣場,已經形成了遊人的滑雪區域。

PC222366.JPG 

市區的舊建築高度維持的很好,高層建築都在外圍,不影響城市景觀。

PC222382.JPG 

副翼的內部,延續原始對於樓梯的重視,作了一些處理。

梵谷美術館官方網站

http://www.vangoghmuseum.nl/vgm/index.jsp?lang=en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ybal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